農達生化新聞中心
news center近日,一段“木耳打藥”的視頻在社交媒體熱傳,視頻中一男子身背打藥箱在一片木耳地里打藥,該男子聲稱在栽培木耳過程中要打多種藥,包括除草劑、殺蟲劑,有的甚至還要打激素等營養藥,并稱這樣的木耳自己不敢吃。一時間,網友們紛紛擔心,黑木耳真的這么“黑”嗎?
打藥男子聲稱,為了除草、殺蟲,栽培過程中至少要打兩次藥,不打農藥沒有產量,但是打了農藥肯定對人體有危害,自己肯定不吃。
視頻一出,不少網友驚呼,連木耳也打農藥,實在太可怕了。
但是一些木耳種植戶和專家也提出了質疑,認為正常情況下栽培木耳根本無需打藥。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近日,中國食用菌協會發表了聲明,正式辟謠!
在聲明中,中國食用菌協會對該視頻提出了兩點質疑
疑點一
該視頻中所說正在噴灑除草農藥—農達(又名“草甘膦”,屬低毒除草劑,在動物體內不蓄積,試驗條件下對動物未見致畸、致突變、致癌作用)。視頻中的黑木耳菌包上只有割掉的袋頂部有少量干的小耳芽,應屬春季菌包秋季再管理,只能采收少量末茬木耳。此階段有少量的草不會增加病蟲害,對木耳的生長無影響,無需除草。畫面中栽培模式是地栽,地表面覆蓋黑色地膜的作用就是防沙和阻止雜草生長,畫面中看到的在地膜破損處長出少量的草,并不影響木耳生長,所謂的噴除草劑完全沒有必要,與常規的黑木耳栽培管理技術和田間管理常識嚴重不符。
在木耳的地栽模式中,為了防止地面雜草的生長,一般會在覆蓋地膜之前提前除草,地面全部覆蓋地膜后黑木耳菌袋才會進場排袋。排袋后靠黑色地膜和前期除草劑藥效即可有效阻止雜草生長,無需噴灑除草劑。
疑點二
2、該視頻中所說的要用多次殺蟲劑,且直接噴灑在耳片上。據我會了解,黑木耳是膠質子實體,木耳生長階段需要干濕交替,干干濕濕的管理技術很少發生蟲害。即使發生了蟲害,只需將菌棒上的木耳曬干,降低木耳含水量,蟲害自然消失。黑木耳對化學藥劑十分敏感,噴灑農藥反而易致畸型耳,菇農寧可通過陽光爆曬進行預防和控制,也不愿在正在出耳的菌袋上噴灑農藥。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農作物、動物或微生物都有可能會受到其他病蟲害的侵害,黑木耳也不例外。黑木耳栽培過程中常見的蟲害有菇蚊、菇蠅和螨類等。如東北地區是我國黑木耳的主產地,全年氣候冷涼,尤其是冬季嚴寒,大田中殘留的蟲卵和病原孢子都難以越冬,蟲口基數極少,只要按照黑木耳栽培操作規程進行,次年出耳期出現病蟲害爆發的概率也會極低,頻繁用藥只會徒增生產成本。食用菌防蟲的主要方式是栽培場地搞好環境衛生,清除蟲源;發菌室安裝防蟲網,防止成蟲遷入。任何栽培階段用藥,必須嚴格按照用藥方法,可使用已經過有關部門批準登記的可用于食用菌生產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無公害農藥,用藥期宜早不宜遲,且農藥不得直接在耳片上噴灑。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對農業生產用藥有明確的規定,各級政府部門對黑木耳的生產及產品質量的監管也有明確的規定與措施。從我會掌握的情況看,目前市場中的黑木耳產品是符合國家安全質量標準的,未發現明顯有藥物殘留超標現象。至于存在的個別不能安全生產及產品質量不符合標準的情況,應屬于個例,不能代表全產業的生產與產品實際。
黑木耳等食用菌是廣大消費者喜愛的食品,食用菌生產也是當前各地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國黑木耳總產量超過了679萬噸。拍攝此不實視頻的動機不詳,但在全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十分敏感的時期,其廣泛傳播,已經引起了黑木耳生產及經營者的恐慌,在社會上已經形成了負面擴大效應,如不及時予以制止與澄清,后果不堪設想。